細胞微生物污染如何挽救?

細胞微生物污染如何挽救

 二維碼
發表時間:2024-06-25 16:31

細胞培養中出現微生物污染時,挽救措施需要根據污染的類型和程度進行有針對性的處理。以下是一些常見的微生物污染及其挽救措施,參考了多篇專業文章的內容:

1.細菌污染

特點:

培養液通常會出現渾濁、pH下降。

顯微鏡下可見細胞胞漿出現大量顆粒,細胞變圓或崩潰。

挽救措施:

丟棄污染細胞:如果污染細胞價值不大,建議直接丟棄。

徹底消毒:尋找污染原因后,對操作室進行徹底消毒。

使用抗生素:若污染細胞價值較大,可嘗試使用抗生素清除細菌。聯合用藥比單獨用藥效果好,預防用藥比污染后再用藥效果好。

預防用藥一般用雙抗生素,污染后清除用藥需采用大于常用量510倍的沖洗法,于加藥后作用2448小時,再換常規培養液。

2.真菌污染

特點:

短期內培養液不渾濁,但在表面形成白色或黃色漂浮物。

高倍鏡下可見明顯的絲狀、管狀或樹枝狀菌絲。

挽救措施:

建議丟棄:真菌污染較難根除,通常建議消殺后丟棄污染的細胞和培養基。

3.支原體污染

特點:

支原體大小為0.1-0.3μm,可通過0.22μm0.45μm孔徑濾膜。

常規光學顯微鏡下無法觀察到,但熒光顯微鏡下可用DAPI染色觀察到。

挽救措施:

丟棄污染細胞:同樣,如果污染細胞價值不大,建議直接丟棄。

使用支原體清除試劑:如zellshield細胞支原體去除劑四代培養)處理,祛除支原體效果明顯,同時對細胞內和細胞外的革蘭氏陰性菌、革蘭氏陽性菌、病原蟲、真菌等污染亦可有效預防。

Zell Shield 800.png

4.黑膠蟲污染

特點:

關于黑膠蟲是否是一種生物還有爭議。

挽救措施:

根據細胞狀態判斷:若細胞狀態尚可,可嘗試添加黑膠蟲/支原體抑制劑培養2-3代看是否能轉陰;若細胞狀態很差,建議消殺后丟棄。

5.預防措施

無論哪種污染,預防都是關鍵:

嚴格執行無菌操作:經常更換手套、使用經過有效消毒的培養器具和培養基等。

清潔和消毒實驗環境:定期清潔和消毒實驗室環境及設備,可用支原體祛除噴霧劑Mycoplasma Off?定期清潔實驗室儀器、工作臺表面。

控制空氣中的微生物:使用高效過濾器的實驗室通風設備,定期更換過濾器。

識別和處理污染源:經常檢查培養器具、培養基和試劑等是否存在污染,一旦發現污染,應及時處理。

通過綜合以上挽救措施和預防措施,可以**程度地減少細胞培養中的微生物污染,保證實驗的順利進行。


相關閱讀
最新動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