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胞培養過程中時如何進行支原體污染的檢測

細胞培養時如何進行支原體污染的檢測

 二維碼
發表時間:2025-01-13 17:00

細胞培養過程中,支原體污染是一個常見的問題,它可能對細胞生長和實驗結果產生負面影響。因此,及時、準確地檢測支原體污染至關重要。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支原體污染檢測方法:

一、觀察細胞形態和生長特征

雖然支原體污染在初期可能難以通過肉眼直接觀察,但在污染較為嚴重時,細胞的生長速度可能會減慢,培養基的pH值可能明顯變酸,并出現細胞病變。然而,由于這些病變特征與病毒感染相似,因此不能作為準確診斷的依據。此外,支原體在適宜的條件下可以在培養基上形成特有的典型菌落,但這種方法檢測時間較長,且敏感性不夠高,通常作為其他快速檢測方法的輔助手段。

二、PCR法

PCR(聚合酶鏈反應)法是一種快速、靈敏的檢測方法,可以檢測多種支原體的污染。該方法通過特定的引物對支原體DNA進行擴增,從而實現對支原體的檢測。PCR法取樣量少,既可進行細胞檢測也可進行細胞上清的檢測。它具有實驗操作簡單、花費時間短及靈敏度高等優點,在絕大多數的實驗室均可完成。但需要注意的是,PCR法的成本較高,條件要求嚴格,有時可能出現假陽性結果。

三、熒光染色法

熒光染色法利用熒光染料結合到支原體DNA的特定區域(如A-T富含區域),從而實現對支原體的檢測。被支原體污染的細胞在染色后,可以在細胞核外與細胞周圍觀察到許多大小均一的熒光小點。這種方法簡便、快速,且具有較高的特異性。常用的熒光染料包括Hoechst 33258和DAPI等。對于貼壁細胞可以直接進行熒光染色觀察,也可通過轉接指示細胞進行培養后染色觀察;而懸浮細胞必須接種指示細胞進行檢測。指示細胞需本身無支原體污染,且是支原體的敏感宿主,如Vero、NIH3T3、3T6、NRK、MDCK和A549細胞等。

四、電子顯微鏡觀察

電子顯微鏡(包括掃描電鏡和透射電鏡)或免疫電鏡下對樣本進行觀察,可以直觀地看到支原體的形態和結構。然而,這種方法對使用環境要求高,操作復雜,實驗周期較長,且敏感性不高。因此,它通常作為樣品的后定性檢測手段。

五、免疫法

間接免疫熒光法和免疫印跡也是常用的支原體檢測方法。這兩種方法利用抗原-抗體反應的原理,通過特定的抗體與支原體抗原結合,從而實現對支原體的檢測。這兩種方法簡便、快速、特異性強,如果應用單克隆抗體試劑,效果會更好。此外,酶聯免疫吸附法(ELISA)也可用于支原體的檢測,該方法基于抗原-抗體特異性結合的原理,通過酶標記的抗體與支原體抗原結合后產生的顏色變化來判斷支原體是否存在。

六、培養法

培養法是支原體檢測中的常規方法,廣泛用于細胞培養物的質量控制和檢驗。支原體由于沒有細胞壁,形態上呈多形性,在固體培養基上培養能夠形成中心高密度、周圍低密度的典型的“油煎荷包蛋”狀菌落,對于結果的判斷清晰準確。但培養法檢測時間較長,通常需要數周才能得到結果。

七、其他方法

除了以上幾種方法外,還可以采用放射性核素摻入法、放射自顯影法、基因探針法等方法進行檢測。這些方法各有優缺點,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方法進行支原體污染的檢測。

在實際應用中,為了確保檢測結果的準確性,建議采用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方法對同一樣品進行檢測。同時,還應加強預防措施,降低支原體污染的風險。例如規范細胞培養技術、搭配使用預防試劑以及定期檢測等。

相關閱讀
最新動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