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研究解答了EB病毒是如何轉化B細胞的新的研究解答了EB病毒是如何轉化B細胞的 二維碼
發表時間:2023-08-09 15:38 B細胞或B淋巴細胞是人體免疫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當健康的B細胞被eb病毒(EBV)感染時,它們會經歷生長轉化,這是一個使B細胞永生的過程,導致它們不受控制的增殖。永生化B細胞的誘導是移植后淋巴增生性疾病(PTLD)發展的**步,PTLD可發展為淋巴瘤和其他淋巴增生性疾病。B細胞生長轉化的一個關鍵特征是細胞和細胞核的擴大。然而,**的問題仍然存在——調控eb病毒誘導的B細胞生長轉化的確切分子機制是什么? 日本研究人員最近在2023年7月6日在線發表的一項研究提供了答案。通過使用來自健康供體的原代B細胞而不是細胞系,研究小組揭示了EBV感染后誘導生長轉化的遺傳機制。在解釋這項研究背后的基本原理時,首席研究員Takayuki Murata教授評論說:“利用細胞系進行EBV研究的見解有限,因為細胞系已經處于永生狀態。為了克服這一障礙,我們使用來自健康供體的原代B細胞,然后用EBV感染它們。這使我們能夠監測B細胞的逐步生長轉化,并分析其中的機制。” **步是使用電子顯微鏡和免疫染色仔細觀察感染野生型EBV的原代B細胞。早在感染后2天,B細胞形態就出現了明顯的變化。隨著核仁數量的增加,觀察到核仁(細胞核內產生核糖體的區域,細胞的蛋白質生產機器)的擴大。有趣的是,核仁增大之后細胞核和細胞都增大了。 為了了解感染B細胞中發生的轉錄變化,進行了RNA測序。在表現出顯著改變表達水平的基因中,一個名為IMPDH2的基因尤為突出,因為它之前與膠質母細胞瘤(另一種癌癥)的類似形態變化有關。仔細分析表明,IMPDH2的水平在感染后兩天達到峰值,與核仁增大的時間一致。這表明我們走在正確的道路上,”藤田健康大學醫學院的Atsuko Sugimoto博士解釋說,他也是研究小組的一員。 有趣的是,即使在沒有EBV感染的情況下,當原代B細胞被炎癥信號激活時,也可以觀察到IMPDH2誘導和核仁增大等變化。最后,使用沉默rna和藥物霉酚酸(MPA)抑制IMPDH2可以阻止EBV感染后原代B細胞的生長轉化,產生更小的核仁、細胞核和細胞。這證實了IMPDH2的誘導在ebv感染的B細胞的生長轉化中發揮了關鍵作用。 下一步涉及了解EBV如何激活IMPDH2表達。三個關鍵的病毒基因ebna2和lmp1被檢測,因為它們在ebv誘導的B細胞轉化中起著已知的作用。有趣的是,當使用缺乏EBNA2的EBV進行感染時,原發EBV感染后的IMPDH2誘導被阻斷。LMP1基因敲除沒有觀察到這種效應。“這非常清楚地表明,EBV通過ebna2依賴機制誘導IMPDH2表達。此外,細胞轉錄因子MYC也參與了IMPDH2的誘導,”Sugimoto博士解釋說。 有了幾個關鍵的證據,研究人員終于開始尋找這個謎題的最后一塊。為了強調他們的發現的臨床意義,他們檢查了藥物霉酚酸酯(MMF)是否可以阻止B細胞轉化和PTLD。Murata教授解釋說:“就像我們在研究的早期測試的MPA一樣,MMF是一種IMPDH2抑制劑。更重要的是,MMF已經是一種臨床批準的免疫抑制劑。這就是為什么測試它是否可以應用于臨床預防PTLD是有用的。”正如預期的那樣,在臨床前小鼠異種移植模型中給予MMF可提高存活率并減少脾腫大(脾臟腫大,表明B細胞增殖減少)。這些觀察結果證實MMF的使用可以抑制PTLD的發展。 本研究**證明了IMPDH2激活和核仁肥大對于ebv誘導的B細胞轉化至關重要,并且IMPDH2抑制可以抑制PTLD。這可能導致MMF作為預防ebv陽性PTLD的藥物,為移植患者提供顯著的緩解。
本網站所有轉載文章系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轉載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不希望被轉載的媒體或個人可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