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研究發現,骨橋蛋白誘導死癌細胞線粒體生物發生

骨橋蛋白誘導死癌細胞線粒體生物發生

 二維碼
發表時間:2023-12-05 16:50

轉移細胞表現出一種獨特的代謝,這與原發性腫瘤中出現的Warburg效應非常不同。在短時間內,氧化磷酸化和ATP生成是突出的。在更長的時間框架內,線粒體生物發生成為一個顯著的特征,并有助于轉移成功。目前尚不清楚這兩種現象是否或如何聯系在一起。

在這項新研究中,辛辛那提大學James L. Winkle藥學院的研究人員Gulimirerouzi FnuGeorg F. Weber假設骨橋蛋白剪切變異體,通過協同作用增加死亡細胞中的ATP水平,也通過相同的信號傳導機制增加線粒體質量在這里,我們報告說,自分泌骨橋蛋白確實刺激了線粒體大小的增加,剪接變體-c比全長變體-a更有效。

骨橋蛋白c通過其受體CD44v與氯依賴性胱氨酸-谷氨酸轉運體SLC7A11的上調和共連接來實現這一功能。該信號通過激活已知的線粒體生物發生誘導劑PGC-1(其作為轉錄輔激活因子)進行。過氧化物是這個級聯反應中的重要中間體,但令人驚訝的是,它作用于PGC-1的上游,可能是SLC7A11募集和激活的結果。在體內,抑制生物發生誘導機制導致播散性腫瘤腫塊的減少。這項研究證實了癌癥轉移中短期氧化代謝和長期線粒體生物發生之間的功能聯系——兩者都是由骨橋蛋白c誘導的。這些結果暗示了治療癌癥轉移的可能機制和靶點。

本網站所有轉載文章系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轉載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不希望被轉載的媒體或個人可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


相關閱讀
最新動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