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吃蘑菇或能降低機體患抑郁癥的風險 二維碼
發表時間:2022-11-17 10:22 蘑菇中含有多種與焦慮癥水平降低有關的生物活性化合物,包括維生素B12、神經生長因子、抗氧化劑和抗炎性制劑等;蘑菇常常因其具有多種健康優勢而成為新聞頭條,其不僅能降低個體患癌及過早死亡的風險,而且最近一篇發表在國際雜志Journal of Affective Disorders上題為“Mushroom intake and depression: A population-based study using data from the US National Health and Nutrition Examination Survey (NHANES), 2005–2016”的研究報告中,來自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這些超級食物或許有利于個體的心理健康。 文章中,研究人員收集并分析了2005-2016年間來自2.4萬多名美國成年人的飲食和心理健康數據,結果發現,吃蘑菇的人群患抑郁癥的風險較低;研究者指出,蘑菇中含有麥角硫因(ergothioneine),其是一種能保護機體抵御細胞和組織損傷的抗氧化劑,有研究表明,抗氧化劑或能預防多種心理疾病,比如精神分裂癥、雙向情感障礙和抑郁癥等。 研究者Djibril Ba博士說道,蘑菇是氨基酸麥角硫因的最高膳食來源,其是一種人類無法合成的抗炎性物質,擁有高水平的麥角硫因或能降低機體氧化性壓力的風險,從而就能減少抑郁癥的發病風險。白色草菇是美國人群經常食用的一種蘑菇品種,其含有鉀,被認為能降低焦慮水平;此外,尤其包括猴頭菇在內的其它種類的可食用蘑菇可能會刺激機體中神經營養因子的表達,比如神經生長因子的合成等,這對于有效預防包括抑郁癥在內的神經性精神疾病有著重要的影響。 據研究者介紹,接受過大學教育的非西班牙裔白人女性更有可能攝入蘑菇,接受調查的參與者的平均年齡為45歲,大部分(66%)都為非西班牙裔白人;研究人員在考慮了社會人口、主要風險因素、自我報告的疾病、藥物和其它飲食因素等情況后,觀察到人群對蘑菇的攝入或與抑郁癥風險降低之間存在明顯關聯,而相對較高的蘑菇攝入量似乎并沒有明顯的額外益處。 本文研究或為攝入蘑菇所帶來的健康效益增加了一項清單;隨后研究人員進行了二次分析來觀察是否每天攝入一份蘑菇來代替每天攝入一份紅肉或加工肉類,能有效降低個體機體抑郁癥的風險,然而研究結果顯示,這種替代或與機體抑郁癥風險降低幾乎并沒有關系。在本文研究之前,很少有研究分析人群蘑菇的攝入與其抑郁癥風險之間的關聯,而且大多數都是參與者少于100名的臨床試驗研究。研究者表示,本文研究強調了攝入蘑菇或能作為一種降低抑郁癥且預防其它疾病的手段,且具有潛在的臨床意義和公眾健康重要性。 此外,研究人員還指出了本文的一些局限性,其或有望在未來的研究中能得以解決,研究者所獲得的數據并未提供關于蘑菇類型的細節,因此他們也無法確定特定類型的蘑菇對機體抑郁癥風險的影響;美國農業部發布的食品代碼被用來確定人群對蘑菇的攝入量,因此,一些條目可能會被錯誤地分類或不準確地記錄。綜上,本文研究結果表明,攝入蘑菇或能降低人群患抑郁癥的風險,但研究人員并未在研究中觀察到劑量-反應關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