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發現丙酮酸激酶磷酸化組蛋白H3T11調控植物開花時間與發育進程的新機制

 二維碼
發表時間:2024-10-09 16:50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丁勇課題組在Nature Plants上發表了題為”Nuclear-localized pyruvate kinases control phosphorylation of histone H3 on threonine 11”的研究論文。發現糖酵解途徑的丙酮酸激酶,在葡萄糖誘導的情況下進入細胞核,完成組蛋白H3T11的磷酸化(H3T11ph),與組蛋白變化H2A.Z共同調控擬南芥開花時間和下胚軸伸長的分子機制。

丙酮酸激酶(Pyruvate Kinase)是糖酵解途徑的限速酶,其催化磷酸烯醇式丙酮酸(PEP)生成丙酮酸。擬南芥中共有14個基因編碼丙酮酸激酶,其中10個位于細胞質中(PK1-10),4個位于質體中(PKp1-4)。該研究發現擬南芥在糖饑餓情況下抑制H3T11ph水平,在葡萄糖充足情況下促進H3T11ph水平。通過突變體篩選,發現pk6/7/8突變體中H3T11ph水平明顯示降低,而其它亞家族的二突與三突背景下,H3T11ph水平未見明顯變化,表明PK6/7/8可能是H3T11磷酸化主要修飾酶。激酶活性實驗發現,在葡萄糖充足的情況下,丙酮酸激酶PK6/PK7/PK8具有H3T11激酶活性,而在葡萄糖缺乏的情況下,不具有H3T11激酶活性,表明PK6/PK7/PK8活性受葡萄糖信號誘導。細胞學觀察發現,在葡萄糖充足或正常光照下,PK6/PK7/PK8主要位于細胞核內;在糖饑餓或避光時,PK6/PK7/PK8逐漸從細胞核中遷移至細胞質中,而在葡萄糖恢復或重新光照后,PK6/PK7/PK8重新遷移細胞核。表明PK6/PK7/PK8的核質穿梭與H3T11ph激酶活性依賴于體內葡萄糖。

進一步研究發現,H3T11ph修飾與轉錄水平正相關,主要集中于轉錄的起始區與轉錄的終止區。在葡萄糖充足的情況下,PK6/PK7/PK8與組蛋白重塑復合物SWI2/SNF2-Related 1(SWR1)的亞基SWC4,在細胞核內發生相互作用。功能缺失的pk6/7/8突變體和swc4敲低植株具有早花以及下胚軸和花梗短小表型。在葡萄糖充足與光照情況下,PK6/7/8通過SWC4的作用結合在FLC, MYB73, PRE1, TCP4和TCP10位點,完成H3T11ph修飾,促進轉錄。而在無糖與黑暗的情況下,僅SWC4結合在于FLC, MYB73, PRE1, TCP4和TCP10位點,而PK6則不能結合于這些位點。

總之,本研究提出了核質穿梭的丙酮酸激酶,通過改變染色體修飾狀態調控植物生長發育過程的全新機制。在葡萄糖充足的情況下,PK6/PK7/PK8進入細胞核與組蛋白重塑蛋白SWC4形成蛋白復合體,完成目標位點的H3T11ph修飾,參與植物生長發育的進程。

本網站所有轉載文章系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轉載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不希望被轉載的媒體或個人可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

相關閱讀
最新動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