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菌污染和黑膠蟲污染的區別是什么細菌污染和黑膠蟲污染的區別 二維碼
發表時間:2024-11-25 16:57 細菌污染和黑膠蟲污染在細胞培養中都是常見的問題,但兩者之間存在明顯的區別。以下是兩者的主要差異: 一、污染來源與特征 細菌污染: 來源:主要來源于實驗室環境、實驗人員、實驗服、實驗耗材、共用試劑等。在細胞培養過程中,即使添加雙抗,也可能因操作不慎而引起污染。 特征:污染后培養基通常在1~2天后會出現渾濁、PH下降變黃。污染初期培養基肉眼觀察無明顯改變,只有在倒置顯微鏡下仔細觀察才能發現細菌。細菌污染進程很快,有的細胞在培養箱過夜后肉眼就能顯著觀察到渾濁。在顯微鏡下可以觀察到黑點在培養基內游動,細胞變圓或者崩潰,從壁上脫落死亡。 黑膠蟲污染: 來源:黑膠蟲可能是一種寄生于牛血清內的原蟲,與草履蟲和變形蟲有類似之處。它們通常在細胞培養過程中進入細胞房,污染細胞培養物。 特征:污染后培養液不易變渾濁。在低倍鏡下觀察,培養液和培養基周圍可見黑色顆粒狀或片狀物質。在高倍鏡下,這些黑色顆粒會進行布朗運動,并且與細胞數量呈負相關。隨著培養時間的延長,“小黑點”會逐漸增多,且更換培養液或洗滌細胞無法將其去除。 二、對細胞的影響 細菌污染: 細菌污染對細胞生長狀態影響明顯,可能導致細胞增殖緩慢、形態改變(如多角、多核等)、細胞質中產生空泡、細胞不附著等。 細菌污染進程快,有時細胞在培養箱過夜后就能顯著觀察到污染現象。 黑膠蟲污染: 受黑膠蟲污染的細胞營養消耗快,需要頻繁更換培養液。 細胞生長緩慢,狀態差,空泡化嚴重,甚至可能導致細胞形態的改變和死亡。 三、處理與預防 細菌污染: 一旦發現細菌污染,應立即采取措施清除,如使用細菌清除劑等。 清除干凈后,必須進行傳代并鋪入新的細胞培養瓶,且在新瓶中加藥維持一段時間后再撤掉細菌清除劑,以避免二次污染。 預防措施包括加強實驗室清潔、消毒,規范實驗操作,使用無菌耗材和試劑等。 黑膠蟲污染: 黑膠蟲污染的處理相對困難,因為更換培養液或洗滌細胞無法將其去除。 若污染的細胞非珍貴且有備用,宜舍棄并復蘇凍存細胞或重新購置細胞培養。 若污染細胞珍貴且難以替代,可以嘗試使用支原體預防試劑等預防措施來減少污染的發生。 綜上所述,細菌污染和黑膠蟲污染在污染來源、特征、對細胞的影響以及處理與預防方面都存在顯著差異。在細胞培養過程中,應密切關注污染情況,及時采取措施進行處理和預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