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示嗜酸性粒細胞增強T細胞介導的抗腫瘤免疫機制 二維碼
發表時間:2022-11-22 13:43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作為一種白細胞,嗜酸性粒細胞(eosinophil)被招募到對抗肺部中癌癥轉移的戰斗中來。嗜酸性粒細胞自身產生破壞性的蛋白質,同時招募免疫系統的抗癌T細胞。他們的發現有助于開發基于T細胞和嗜酸性粒細胞之間合作的癌癥免疫治療的創新方法。相關研究結果于2021年8月25日在線發表在Cancer Research期刊上,論文標題為“Metastasis-entrained eosinophils enhance lymphocyte-mediated anti-tumor immunity”。論文通訊作者為特拉維夫大學賽克勒醫學院微生物學與臨床免疫學系Ariel Munitz教授。論文**作者為Munitz實驗室的博士生Sharon Grisaru-Tal。 這些作者解釋說,嗜酸性粒細胞是免疫系統中的白細胞,產生強大的破壞性蛋白質--最初是為了對抗寄生蟲。然而,在現代西方世界,高水平的衛生條件已經大大減少了寄生蟲的威脅,嗜酸性粒細胞經常對人類產生負面影響,誘發過敏和哮喘等現象。 這些作者假設,如果將嗜酸性粒細胞的破壞力用于對付癌細胞,可能會證明是有益的,因此啟動了這項新的研究。Munitz教授解釋說,他們“選擇關注肺部轉移有兩個主要原因:首先,癌癥轉移,而不是原發性腫瘤,往往是治療癌癥的主要問題,而肺部是許多類型癌癥轉移的一個主要目標。第二,在一項初步研究中,我們證明了嗜酸性粒細胞聚集在像肺部這樣的粘膜組織中產生的腫瘤中,因此猜測它們也會在肺部轉移中被發現。” 首先,這些作者檢查了人類癌癥組織---取自乳腺癌患者的肺部轉移瘤的活檢組織。他們發現,嗜酸性粒細胞到達肺部并滲透到癌癥組織中,在那里它們經常釋放出它們攜帶的破壞性蛋白質。 為了研究嗜酸性粒細胞在癌癥轉移中的作用,這些作者使用了一種動物模型。他們發現,在沒有嗜酸性粒細胞的情況下發生的肺部轉移比暴露于嗜酸性粒細胞時的肺部轉移大得多。這些發現導致的結論是,嗜酸性粒細胞能有效地對抗癌癥,但問題仍然存在:它們是如何做到的呢? Munitz教授說,他們“觀察到當嗜酸性粒細胞缺失時,該組織也缺乏T細胞---已知的抗癌白細胞。因此,我們假設嗜酸性粒細胞通過T細胞來對抗癌癥。我們的下一個任務是了解這一過程的基本機制?!?/p> 對肺部轉移瘤中發現的嗜酸性粒細胞進行的廣泛分析導致了兩個重要的發現:首先,在癌癥中存在的嗜酸性粒細胞會釋放大量的趨化因子,即招募T細胞的物質;其次,當嗜酸性粒細胞接觸到在癌癥環境中發現的另外兩種物質---IFN-g和TNF-a---時,這些趨化因子會被釋放。換句話說,在對IFN-g和TNF-a的反應中,嗜酸性粒細胞招募T細胞進行強化。最終,T細胞到達并在受影響的肺部中發育,從而減緩了腫瘤的生長。 Munitz教授說,“增加T細胞的數量和力量是今天對癌癥患者進行免疫治療的主要目標之一。在我們的研究中,我們發現了一種新的相互作用可以招募大量的T細胞到癌癥組織,我們的發現可能具有治療意義。最終,我們的研究可能成為開發改進的免疫治療藥物的基礎,這些藥物利用嗜酸性粒細胞以兩種方式對抗癌癥:一方面,嗜酸性粒細胞將通過釋放其自身的破壞性蛋白直接攻擊癌癥;另一方面,它們將增加癌癥環境中的T細胞數量。我們相信,這種綜合效應可以大大增強治療的效果?!?/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