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進展!潘氏細胞調控腸道炎癥領域取得系列進展潘氏細胞調控腸道炎癥領域取得系列進展 二維碼
發表時間:2023-09-11 16:39 華中農大彭健教授團隊針對潘氏細胞在腸道炎癥發生中的作用及其調控領域開展系統深入的研究,連續在國際學術期刊Mucosal Immunology、Ecotoxicology andEnvironmental Safety、Journal ofAnimal 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和Frontiers in Immunology發表系列研究論文,揭示了核受體Nur77調控潘氏細胞分化和功能的作用和機制,以及腸道潘氏細胞在抵抗感染性和非感染性腸道炎癥的作用,為養豬生產中控制腸道炎癥、改善腸道健康提供新的思路和靶點。 腸道上皮在維持腸道穩態中起著重要作用。潘氏細胞是腸道先天免疫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腸道的守護者。一方面,潘氏細胞能夠分泌抗菌肽以調控腸道微生物,另一方面能夠支持干細胞功能。當潘氏細胞紊亂時,不僅會導致腸道疾病,還會加劇腸外器官的疾病,包括肝臟疾、急性胰腺炎和肥胖等。 近日,該團隊在國際黏膜免疫研究的**刊物《Mucosal Immunology》雜志上,發表了題為“Nur77 as a novel regulatorof Paneth cell differentiation and function”的研究論文。該研究確定了核受體Nur77是一種新的潘氏細胞分化和功能調節因子。當Nur77缺失時,不僅會導致小鼠回腸隱窩中潘氏細胞的損失;而且Nur77缺失的腸道組織或類器官表現出腸道干細胞生態位受損和在潘氏細胞脫顆粒后抗菌肽表達受損。值得注意的是,Nur77敲除后,小鼠的潘氏細胞和抗菌肽缺陷導致腸道微生物群紊亂。因此,Nur77缺失會使出生后的小鼠大大增加患壞死性小腸結腸炎的發生率和嚴重程度。從機制上講,Nur77轉錄抑制Dact1的表達以激活Wnt信號活性,從而促進Paneth細胞的分化和功能。總之,該研究表明,Nur77在潘氏細胞分化和功能中發揮著重要的調節作用;并揭示了在潘氏細胞分化過程中一種新的Dact1介導的Wnt抑制模式。這項研究**發現了調控潘氏細胞分化和功能的新蛋白Nur77,為養豬生產中利用Nur77激動劑改善腸道健康提供了理論支持。 另外,脫氧雪腐鐮刀菌烯醇(DON)又稱嘔吐毒素,因為可以引起豬的嘔吐而得名。全球生產的飼料中至少45%污染了已知的霉菌毒素,其中DON的檢出率最高。DON會引發嚴重的小腸損傷和炎癥,對人畜均有非特異性毒性作用。DON污染會減少潘氏細胞數量,而潘氏細胞在DON誘導的腸道損傷中的作用尚不清楚。該團隊日前在《Ecotoxicologyand Environmental Safety》雜志上發表了 題為“Paneth cells protect intestinal stem cell niche toalleviate deoxynivalenol-induced intestinal injury”的論文,**揭示了潘氏細胞在抵抗嘔吐毒素誘導的腸道損傷中的發揮了關鍵保護作用。該研究建立了雙硫腙處理減少小鼠潘氏細胞的模型。結果發現:潘氏細胞被破壞后,加重了DON(2 mg/kg)攻毒小鼠的腸道損傷、腸道干細胞損失和微生物群紊亂。在雙硫腙和DON處理后,厚壁菌門/擬桿菌門的比例降低,并且在小鼠中觀察到Dubosiella豐度增加和Lactobacillus豐度降低。而通過補充溶菌酶(200U/天)恢復潘氏細胞的功能后,則會改善DON攻毒后小鼠的腸道損傷和干細胞損失,并促進腸道類器官的生長和干細胞活性。圍繞潘氏細胞在調控腸道穩態中的作用,該團隊還發表了一系列的綜述性論文,系統論述了潘氏細胞分化、功能和死亡在腸道炎癥發生中的作用和機制,并提出通過靶向調節潘氏細胞防治人類和畜禽腸道炎癥的可能性。 華中農業大學動物科學技術學院、動物醫學院博士生崔琛彬為該系列論文**作者,彭健教授為論文通訊作者。本系列研究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U22A20511、31972578)、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CARS-36)和動物育種與健康養殖前沿科學中心的資助。 本網站所有轉載文章系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轉載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不希望被轉載的媒體或個人可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