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激素改變前列腺癌細胞外小泡和小RNA的異質性

 二維碼
發表時間:2022-11-11 10:41

  前列腺癌細胞的增殖和存活是由雄激素受體(AR)與雄激素類固醇激素結合后驅動的。控制AR信號軸是前列腺癌治療的重點,因此,了解雄激素和AR在細胞外小泡(EV)分泌和運輸中的作用是至關重要的。在本研究中,作者報道了晚期轉移性前列腺癌患者血漿中CD9和前列腺特異性膜抗原(PSMA)雙陽性的血漿來源的循環小泡增多,而CD9和CD63小細胞外小泡(S-EVs)的雙陽性在局限性前列腺癌患者中顯著增加。雙氫睪酮(DHT)和臨床拮抗劑苯扎魯胺(ENZ)處理雄激素改變了AR表達前列腺癌細胞中CD9陽性S-EV的異質性和大小,而不同處理組對總S-EV總數和蛋白含量的評估沒有改變。此外,激素刺激對S-EVS的小RNA貨物有強烈而特異的影響。共有543個小RNA受雄激素調控,包括miR-19-3p和miR-361-5p。對S-EVS異質性和小RNA載量的分析可能為前列腺癌提供臨床應用,并為進一步了解去勢耐受前列腺癌雄激素靶向治療的耐藥機制提供信息。

  前列腺癌是全球第四種最常見的癌癥,2018年有130萬男性確診,3600人死亡。幾乎所有的前列腺癌都表現出雄激素依賴性生長,因此,雄激素剝奪療法(ADT)是晚期前列腺癌的主要治療方法。ADT旨在通過阻止核轉錄因子雄激素受體(AR)的激活來抑制腫瘤生長。絕大多數男性最初對ADT有反應,但腫瘤進展是不可避免的,表現為前列腺特異性抗原(PSA)水平升高、新的病變或進行性癥狀。這種致命的表型被稱為去勢抵抗前列腺癌(CRPC),但仍然是由持續的AR信號驅動的。因此,AR軸仍然是轉移性CRPC患者的關鍵治療靶點。據報道,一些因素參與了CRPC的發展,如AR擴增、AR剪接變異體的表達、AR突變、性腺外雄激素合成、AR協同調節活性增強以及進一步激活AR通路的信號級聯上調。

  細胞外小泡(EVS)由細胞分泌到細胞外環境和體循環中。EVS幾乎由所有細胞分泌,含有脂膜包裹的細胞成分。EVS可以將多種生物活性成分(包括蛋白質、脂質、代謝物和核酸)輸送到鄰近或遠處的細胞。在這樣做的過程中,ev已經被證明是細胞內穩態和疾病病理生物學的關鍵。一些研究表明,細胞在受到激素、藥物、鈣或神經酰胺等特定類脂類刺激時可以分泌EV。作者研究了最有效的雄性激素雙氫睪酮(Dht)和臨床上用于治療慢性前列腺炎的非甾體AR拮抗劑苯扎魯胺(Enz)對小EV(直徑30-150 nm)蛋白含量的影響。DHT是最有效的雄性激素,可激活ar介導的信號,并影響調控增殖和生存的靶基因的mRNA和蛋白表達。分泌的s - ev可在雄激素缺乏的情況下加劇前列腺癌細胞的增殖。作者證明了DHT增加了前列腺癌細胞總S-EV中CD9的豐度。然而,DHT對S-EVS和其他S-EVS貨物組分的異質性的影響尚不清楚。

  在過去的幾年里,技術已經出現,并被用于EV,特別是那些能夠對單個EV進行分析的技術。這些技術為以跨膜蛋白為基礎的EV的特征提供了可能性,例如最豐富的Tetraspanins。科瓦爾等人證明使用Tetraspanin特異性抗體從樹突狀細胞中分離EV可以從S-EV亞群中分離出不同的蛋白質。此外,一項活體成像技術也證明了CD9陽性(CD9+)和CD63陽性(CD63+) ev之間的差異,其中CD63+ ev可以通過刺激HeLa細胞中的組胺H1受體而誘導。相比之下,CD9+電動車則不受影響。以往的獨立研究報道,EV標記物表達于離散的亞細胞定位,并具有特定的生物學功能。

  雄激素作用下LNCaP細胞的掃描電鏡圖像

  親本細胞表面的成像分析,如原子力顯微鏡和掃描電鏡,已經被用來幫助表征EVS的分泌。掃描電鏡對LNCaP細胞表面的分析表明,在添加CSS的培養基中缺乏DHT可以激活EV從細胞表面萌發。另一方面,dht的加入增加了細胞的表面積,并誘導了質膜突起絲狀足的存在,這一點在添加全血清的培養基中生長的細胞和任何dht處理的細胞中也可以觀察到。作者用流式細胞儀對細胞膜上是否存在Tetraspanin EV標志物進行了定量測定。作者發現DHT處理的LNCaP細胞表面CD9和CD63的平均熒光強度(MFI)明顯高于CSS、CSS+ENZ或CSS+DHT+ENZ中生長的細胞,CD9和CD63的平均熒光強度(MFI)明顯高于CSS、CSS+DHT+ENZ和CSS+DHT+ENZ。


相關閱讀
最新動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