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小組發現了一種新的胃癌基因分類系統一種新的胃癌基因分類系統 二維碼
發表時間:2023-11-08 16:57 高麗大學醫學院內科腫瘤血液科教授吳尚哲、高麗大學九老醫院外科教授姜尚熙、高麗大學醫學院內科消化內科及肝臟內科教授宣永寅等人將共同參與。高麗大學醫學院與美國德克薩斯大學MD安德森癌癥中心進行了多中心研究,并發表了新的胃癌遺傳分類系統。本研究為胃癌的個性化治療奠定了基礎。 MD安德森癌癥中心、高麗大學醫學院、CHA大學醫院、慶熙大學醫學院、延世大學醫學院、成均館大學醫學院等5個機構;參與本多中心研究。該研究由MD安德森癌癥中心的Ju - Seog Lee教授主導,腫瘤血液學部的Sang Cheul Oh教授參與。外科Sang - Hee Kang教授和消化內科及肝臟內科Sun Young Yim教授作為共同**作者參與研究。此前,MD安德森-高麗大學研究組也在消化內科**期刊《肝臟學》(影響因子17.3)上發表了肝癌遺傳分類系統。 胃癌的特點是具有遺傳多樣性和臨床多樣性。研究組對過去發表的8種胃癌的基因分類系統進行了分析,得出了6種共識基因組亞型(Consensus Genomic Subtypes, CGSs)的結果。該系統根據不同的基因表達模式將胃癌分為CGS1到CGS6。 每個亞型有不同的特征,CGS1表現出最差的預后特征。它具有非常高的干細胞特性和低基因修飾。然而,分析證實CGS1對免疫治療反應良好,針對IGF1R的治療可能有效。CGS2在典型上皮細胞基因表達中富集。CGS3和CGS4克隆數變異大,對免疫治療反應低。然而,CGS3具有HER2基因激活的特征,CGS4具有SALL4基因激活的特征。研究小組分析說,針對這些特征的治療將是有效的。CGS5具有高突變負荷,這是腫瘤微衛星不穩定性的特征,對免疫治療反應中等。CGS6對感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Epstein Barr)病毒呈陽性,甲基化水平非常高。它對免疫治療有很高的反應。 研究小組不僅對胃癌的遺傳學進行了分類,而且通過對基因組和蛋白質組數據的系統分析,估計了每個亞型的標準治療和實驗治療(放化療、免疫治療等)的潛在應答率。因此,由于高水平脂質過氧化導致的鐵依賴性細胞死亡,CGS3亞型在抗癌放療中表現出特別大的益處。研究提出了每種亞型的潛在治療對象。 該研究的主要作者之一,胃腸病學和肝病學部門的孫永嚴教授說:“盡管由于新療法的實施,胃癌的死亡率正在下降,但它仍然是癌癥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我們相信這項研究將為個性化胃癌治療奠定基礎。” 外科教授姜尚熙(音)表示:“雖然我是外科醫生,但我對手術以外的新療法很感興趣。今后我將通過融合研究,繼續努力攻克癌癥。” 該研究是在國立科學研究財團的支援下進行的,最近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分子癌癥(影響因子37.3)》網絡版上。
本網站所有轉載文章系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轉載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不希望被轉載的媒體或個人可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