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RS-CoV-2變體BA.2.86的生物學和免疫逃逸特性 二維碼
發表時間:2024-01-17 16:57 最近科學界的注意力集中在新發現的一種名為JN.1的SARS-CoV-2亞型上,它是從Omicron BA.2.86變體進化而來的。BA.2.86病毒于2023年7月下旬在以色列和丹麥被發現,并迅速在全球傳播,包括在中國。BA.2.86基因有30多個突變,令人擔心可能會像2022年初那樣,在全球范圍內再次出現COVID-19大流行。幸運的是,這種恐懼沒有成為現實,了解BA.2.86的生物和免疫逃逸特性至關重要。 2024年1月8日,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在《細胞》雜志上發表了一篇題為《SARS-CoV-2 BA.2.86和FLip變體的免疫逃避、傳染性和融合原性》的研究論文,全面分析了BA.2.86的特性。 該團隊還研究了FLip變體,該變體起源于XBB.1.5,但在刺突蛋白基因中具有有趣的L455F和F456L突變,與XBB.1.5相比,增強了其逃避中和抗體的能力。 研究發現BA.2.86與先前的Omicron菌株的傳染性存在顯著差異。在293T-ACE2細胞中,BA.2.86的病毒滴度比所有Omicron變體(包括XBB.1.5和EG.5.1)低1.8 - 2.1倍。然而,在人肺源性上皮CaLu-3細胞中,BA.2.86的病毒滴度高于所有Omicron變體,與XBB.1.5、EG.5.1和FLip相比增加了1.9 - 2.8倍,但仍顯著低于D614G變體。這表明BA.2.86與其他Omicron變體相比,可能增強了感染人肺上皮細胞的毒力。 值得注意的是,研究人員發現BA.2.86的刺突蛋白在293T-ACE2細胞中表現出較低的融合原性,但與包括XBB.1.5在內的任何其他Omicron菌株相比,它在CaLu-3細胞中的膜融合顯著增加。 在免疫逃逸方面,該研究評估了14名接受至少兩劑單mRNA疫苗和一劑針對D614G和各種Omicron亞型(包括BA.2.86)加強劑的醫護人員血清的中和作用。盡管BA.2.86的中和抗體效力比D614G低12.8倍,比BA.2低約11.7倍,但比最近的XBB譜系變體高1.7至5.5倍,表明BA.2.86對接種二價疫苗的醫護人員的血清更敏感,其中FLip表現出最高的抗性。這些發現與David Ho, Dan Barouch和Xuping Xie/Ping Ren之前的研究一致。 進一步的研究發現,11例患者中BA.2.86和FLip被XBB.1.5感染誘導的抗體中和降低。雖然XBB.1.5感染誘導的抗體對BA.2.86和FLip幾乎沒有中和作用,但與XBB變體相比,BA.2.86表現出較低的免疫逃避程度。 令人驚訝的是,單克隆抗體S309對所有Omicron亞型(包括XBB.1.5、EG.5.1和FLip)都有效,但對BA.2.86卻沒有中和作用,這可能是由于BA.2.86中存在D339H突變。 總之,該研究強調了最近出現的Omicron變體BA.2.86和FLip在生物學和免疫逃逸特性上的顯著差異。 與FLip和其他XBB突變體相比,BA.2.86表現出較低的免疫逃避,這與BA.1、BA.2和BA.4/5等早期Omicron變體的抗原相似性一致。重要的是,BA.2.86在人肺上皮細胞中表現出比目前已知的Omicron菌株更高的感染性和膜融合。然而,這是否表明新變異的肺向性和毒力增強,需要進一步研究。 這項研究由俄亥俄州立大學劉善祿教授和他的團隊領導,得到了Richard J. Gumina教授和該校其他人的大力合作和支持。 本網站所有轉載文章系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轉載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不希望被轉載的媒體或個人可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