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酸分子雜交技術是什么?

核酸分子雜交技術

 二維碼
發表時間:2024-03-08 11:38

核酸分子雜交技術,也稱為核酸雜交,是一種基于互補核苷酸序列之間通過Watson-Crick堿基配對形成非共價鍵,從而構建穩定同源或異源雙鏈分子的技術。

這種技術的基本原理是待測單鏈核酸與已知序列的單鏈核酸(稱為探針)間通過堿基配對形成可檢出的雙螺旋片段。作為探針的已知DNARNA片段一般為30~50核苷酸長,可用化學方法合成或者直接利用從特定細胞中提取的mRNA。探針必須預先標記以便檢出雜交分子,標記方法有多種,常用的有同位素標記法和生物素標記法。

在應用中,首先在堿性環境中加熱或加入變性劑等條件下,使雙鏈DNA變性成為單鏈。然后,加入異源的DNARNA(單鏈)并在一定離子強度和溫度下保溫(復性)。若異源DNARNA之間的某些區域有互補的堿基序列,則在復性時可形成雜交的核酸分子。

核酸分子雜交技術可用于多種應用,如rRNA-DNA雜交,這種雜交雙鏈的穩定性與其同源性成正相關,適于細菌屬及屬上水平的分類研究。另外,核酸探針技術也是核酸分子雜交技術的一個重要應用,它利用帶有特定標記的已知序列DNA片段作為探針,與待測標本中的核酸進行雜交,從而檢測病原微生物核酸。

總的來說,核酸分子雜交技術是一種強大的工具,具有高度的特異性,廣泛應用于基因診斷、病原體檢測、基因表達分析等領域。

相關閱讀
最新動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