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發現OsSK41/OsGSK5依賴的OsEBP89磷酸化負調控水稻胚乳直鏈淀粉合成 二維碼
發表時間:2023-11-30 16:53 水稻(Oryza sativa L.)是世界范圍內廣泛種植的重要糧食作物,全球一半以上的人口都以水稻為主要糧食來源。直鏈淀粉含量(AC)是決定大米適口性、粘度、透明度和消化率的主要因素,但水稻AC調控網絡較為復雜,仍有許多研究空間。 JIPB近日在線發表了羅小金課題組聯合上海農科院曹黎明/吳書俊團隊題為“OsSK41/OsGSK5, a GSK3/SHAGGY-like kinase, negatively modulates endosperm amylose content by directly regulating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OsEBP89 and OsBP5 in rice”的研究論文。該研究發現一個水稻GSK3-like蛋白OsSK41互作并磷酸化調控水稻直鏈淀粉含量的蛋白OsEBP89,使其穩定性下降,減弱OsEBP89–OsBP5互作,降低Wx表達量,從而負調控水稻直鏈淀粉含量。 OsSK41負調控水稻直鏈淀粉含量的機制 OsSK41通過影響OsEBP89的穩定性來調控Wx基因的表達,負調控水稻直鏈淀粉含量 復旦大學前期從特種稻CW23中鑒定了一個新的主效QTL qTGW3 (LOC_Os03g62500),編碼一個GSK3家族的激酶基因OsSK41,負調控水稻籽粒的長度和千粒重。品質分析發現,突變型近等基因系NIL-tgw3顯著提高了稻米的AC和RVA特征值(峰值粘度、谷值粘度、最終粘度和崩解值),稻米糯性下降,Waxy基因(編碼的酶Wx是水稻直鏈淀粉合成途徑中的一個關鍵酶)的表達水平顯著提高,表明qTGW3不僅調控籽粒大小還影響稻米品質。 該研究利用酵母雙雜交系統篩選到一個AP2/EREBP轉錄因子OsEBP89與OsSK41互作,并通過熒光素酶互補(Split-LUC)和免疫共沉淀(Co-IP)進行了驗證。OsEBP89是水稻籽粒直鏈淀粉含量的正調控因子,它與MYC蛋白OsBP5互作,協同調控Wx的表達。本研究發現OsSK41通過磷酸化OsEBP89,減弱OsEBP89O-sBP5互作,抑制OsEBP89的轉錄激活活性,使Wx基因表達量下降。本研究進一步完善了水稻直鏈淀粉含量的分子調控機制。 本網站所有轉載文章系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轉載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不希望被轉載的媒體或個人可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