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對于光合生物(包括高等植物和藍細菌)是必需的,并參與調控蛋白質的合成與降解。光調控的蛋白質降解是光合生物中蛋白質質量控制的重要機制,其中最典型、研究最深入的是光系統II反應中心D1蛋白,其光誘導的降解和修復是光合作用能持續進行的保證。此外,是否存在大量未被發現的受光調控的蛋白質降解及修復尚不清楚。 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汪迎春研究組利用定量蛋白質組學手段,系統鑒定了模式藍細...
近日,中山大學中山醫學院梁思佳副教授、周家國教授和中山大學附屬**醫院區景松教授團隊合作在巨噬細胞泡沫化和動脈粥樣硬化研究中取得進展。該研究結果發表在心血管研究權威期刊European Heart Journal上。該研究揭示了巨噬細胞NFATc3(活化T細胞核因子c3)通過上調miRNA-204抑制動脈粥樣硬化形成的作用機理,發現胞漿miRNA-204-5p靶向抑制SR-A,胞核miR...
成人干細胞通過產生組織特異性后代來維持再生組織結構和功能,但維持其組織特性的原因尚不清楚。小腸和大腸細胞組成和功能明顯不同,反映出它們源自不同的干細胞群。近期,來自美國康奈爾醫學院的研究團隊發現,富含AT序列特異性結合蛋白2基因(SATB2)能夠維持結腸特性方面的功能,對SATB2基因敲除或過表達可以實現結腸與回腸之間的功能轉換?! ⊙芯咳藛T發現,SATB2在小鼠和人類中保留了富含亮氨酸...
在出生后的整個生命周期中,骨髓的造血功能維持著血液和免疫細胞的生成。在受孕11-12周后人類骨髓**出現造血現象,但對于胎兒骨髓如何進化以滿足新生兒特異性生長發育需求幾乎一無所知。近期,來自英國紐卡斯爾大學等機構的研究人員對產前人類胎兒骨髓中血液系統和免疫系統如何發育進行了全面分析,發現在短短幾周的時間里,許多血細胞和免疫細胞類型產生于發育中的骨髓,包括阻止細菌感染的關鍵白細胞。 研究...
口腔和結腸中的微生物群落通過唾液在解剖學上相連。然而,口腔微生物到達遠端腸道并成功定植的程度一直存在爭議。為了解決這一長期存在的爭議,作者使用了來自兩個國家的66名健康成年人同時收集的唾液/糞便微生物群產生的精確擴增子序列變異,以表明,除了一個(Dialister invisus)外,這兩個生態位是完全不同的。因此,沒有證據表明口腔細菌在遠端腸道定植。這定義了可以與病理狀態相比較的健康狀...
糖細菌(TM7)是寄生在宿主細菌表面的專性附生生物,在牙周炎和其他炎癥疾病中與益生菌密切相關,表明它們是假定的病原體。然而,由于TM7培養的頑固性,缺乏對其在炎癥疾病中的作用的因果研究。在這里,作者從牙周炎患者的宿主細菌中分離出多個TM7物種?! ≡谛∈蠼Y扎誘導的牙周炎模型中,這些TM7物種通過調節宿主細菌的致病性來減少炎癥和相應的骨丟失。兩種宿主細菌的功能涉及膠原結合和真核唾液酸的利用...
細菌病毒,即所謂的噬菌體,會破壞細菌。細菌不斷暴露在噬菌體的攻擊之下。在一項新的研究中,奧地利維也納大學微生物學家Martin Polz領導的一個研究團隊如今研究了細菌如何抵御病毒捕食者,即噬菌體。該研究表明,細菌具有專門為防御噬菌體而設計的可交換的遺傳因子,使細菌群體能夠令人驚訝地迅速轉換其先天免疫力。細菌如何以及如何快速產生對噬菌體的抵抗力的問題對于開發基于噬菌體的療法來對付細菌感染...
空間控制、“貨物”特異性的內吞作用對于機體發育、組織平衡和癌癥侵襲至關重要,與“貨物”特異性的網格蛋白所介導的內吞作用不同的是,網格蛋白以及發動蛋白獨立的內吞作用途徑(CLIC-GEEC, CG通路)被認為是液相、糖基化膜蛋白和脂質的批量內化途徑,盡管CG內吞作用的核心分子最近才被定義,但缺乏“貨物”特異性的適應子或該途徑選擇性吸收蛋白質的證據。 近日,一篇發表在國際雜志Nature ...
多能干細胞是個體發育的基礎,也是再生醫學的重要種子細胞之一。由于發育地位特殊,多能干細胞基因組具高度穩態(如小鼠胚胎干細胞的基因組變異率僅為胚胎成纖維細胞的1/100)。盡管多能干細胞較分化細胞具更強的基因組穩態維持能力,大量擴增培養、持續的DNA復制及特殊的細胞周期往往導致基因組變異,破壞其分化潛能,并產生致瘤風險,成為多能干細胞走向臨床應用的首要障礙。研究多能干細胞維持基因組穩態的特...
當我們進行高強度的“擼鐵”訓練后,往往會出現肌肉酸痛,而休息兩天后又變得生龍活虎,這是因為肌肉干細胞可以與受損肌細胞融合或者生產新的肌纖維。近期,來自西班牙龐培法布拉大學的William Roman等人發現了一種肌細胞自我修復的全新機制,它不依靠肌肉干細胞,而是肌纖維通過細胞核的遷移,實現損傷后的再生。相關研究于2021年10月15日發表在Science期刊上,題為“Muscle rep...
癌癥作為威脅人類健康的"頭號殺手",癌細胞是一類生命力極為頑強的細胞,它們通過分泌細胞因子來逃避機體免疫系統的追捕,它們通過不斷增殖和擴散來擴展生存空間,它們通過不斷變異來產生異質性以免被一網打盡。這些特征使得癌癥成為了最難治愈的疾病之一?! ∑駷橹?,由于無法穿透實體腫瘤細胞膜,無法有效地靶向關鍵的癌癥通路。當前的遞送方法,例如納米顆粒、細胞穿透肽和抗體藥物偶聯物,由于進入細胞的能力差...
長期以來人們一直知道,名為雙歧桿菌的特定腸道菌群在母乳喂養的嬰兒腸道中普遍普遍存在,盡管這些雙歧桿菌被認為是有益的,但迄今為止研究人員還并不清楚其中的原因。近日,一篇發表在國際雜志Nature Microbiology上題為“Bifidobacterium species associated with breastfeeding produce aromatic lactic acid...
腫瘤相關的巨噬細胞(TAMs,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s)能夠展示出支持腫瘤進展的促腫瘤表型,從而就能應對腫瘤和基質細胞所制造的微環境線索,然而,腫瘤細胞如何指導TAM行為背后的分子機制,目前研究人員并不清楚。近日,一篇發表在國際雜志Nature Immunology上題為“Tumor-induced reshuffling of lipid composi...
據韓國科學技術院(KAIST)消息,該學校生命化學工學院研究團隊利用重金屬和蛋白質相互作用成功研發金屬納米粒子的合成技術,同時利用該技術研制出定位成像的藥物搭載體。 現有的物理化學方法合成金屬納米粒子難以在生物體內使用。普遍研究方向是通過生物技術將還原力強的蛋白質對金屬納米粒子進行生物合成。但進行生物合成的微生物對金屬種類和濃度限制較多。研究組利用大腸桿菌蛋白質的質粒具有重金屬結合能力...
病毒RNA依賴性RNA聚合酶(RdRps)是廣譜抗病毒療法直接的靶點;近日,一篇發表在國際雜志Molecular Cell上題為“Induced intra- and intermolecular template switching as a therapeutic mechanism against RNA viruses”的研究報告中,來自荷蘭代爾夫特理工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
革蘭氏陰性菌的脂多糖轉移到機體的系統性循環中會導致內毒素血癥(endotoxemia)的發生,除了會引發急性感染外,內毒素血癥還會在諸如心血管疾病和肥胖等心臟代謝性疾病中被檢測出來。脂多糖是細菌所產生的一種毒力因子,其常常會通過機體循環引發系統性的炎癥;近日,一篇發表在國際雜志Journal of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上題為“Genetic Pro...
大多數與乳腺癌相關的死亡都是由對療法耐受細胞(最小的殘留性疾病,MRD)引起的腫瘤復發所導致的,然而,定義其惡性程度的分子特征在很大程度上研究人員并不清楚。近日,一篇發表在國際雜志Molecular Systems Biology上題為“Metabolic memory underlying minimal residual disease in breast cancer”的研究報告中...
組織轉谷氨酰胺酶(TG2,tissue transglutaminase)是一種在癌細胞中過度表達的酶類,其能促進癌癥的轉移及對化療的耐受性;但其在癌癥和宿主機體所產生的不同效應背后的機制,目前研究人員并不清楚;近日,一篇發表在國際雜志Journal for ImmunoTherapy of Cancer上題為“Loss of host tissue transglutaminase b...
1型糖尿病(T1D)的病因非常復雜,近日,一篇發表在國際雜志Communications Biology上題為“Identifying the lungs as a susceptible site for allele-specific regulatory changes associated with type 1 diabetes risk”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奧克蘭大學等機構的科...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棉花研究所棉花功能基因組創新團隊開展了棉花與真菌共生對棉花耐鹽性影響的相關研究,發現棉花可與大麗輪枝菌建立共生關系形成共生體,共生體在鹽脅迫下能產生更多的抗氧化酶,且共生代謝物肌醇半乳糖可轉化為棉子糖清除自由基,參與植物滲透調節,從而提高棉花耐鹽性,該研究為棉花耐鹽分子機制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農學與作物科學學報(Journal of agronom...
骨鈣素(osteocalcin, OCN)是一種多功能的骨源性激素,可以調節許多生理活動。OCN可以穿過血腦屏障(BBB),從而在神經元和大腦發育中發揮關鍵作用。充分闡明OCN在中樞神經系統(CNS)中的確切功能,對于發現治療中樞神經系統疾病的治療靶點具有重要意義。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由來自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的Li Xiang領導的一個研究團隊揭示了OCN介導中樞神經系統中的...
生物鐘(circadian clock,也稱為晝夜節律鐘)是最基本的生物機制之一,它在大約24小時的節律內調節生物的大部分生理過程。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瑞士日內瓦大學和德國慕尼黑大學的研究人員通過破譯免疫反應背后的免疫細胞遷移機制,發現免疫系統的激活是根據一天中的時間來調節的。相關研究結果于2021年10月18日在線發表在Nature Immunology期刊上,論文標題為“Circa...
癡呆癥(一種涉及人類認知功能極度喪失的疾?。┦怯砂ò柶澓D≡趦鹊亩喾N疾病所引起的;據WHO數據顯示,全世界每年大約有1000萬人會患上癡呆癥,這就表明,這種情況會對個人的心理和社會的影響很大;癡呆癥主要會影響老年人,到目前為止,研究人員尚未開發出有效預防這種疾病的簡單和有效性措施。 rTg4510小鼠機體的神經變性過程或能被LPD所加速,被氨基酸LP7所改善?! 〗?,一篇發表在...
腸道菌群與機體免疫系統之間的相互作用對于宿主機體的生理學及對疾病的易感性非常重要;而且對于癌癥免疫療法等功效也十分關鍵。腸道中的潘氏斑(派爾斑,peyer's patches)能形成細菌-免疫細胞之間相互作用的獨特生境,從而幫助指導宿主的免疫力并幫助塑造機體的微生物組。近日,一篇發表在國際雜志Microbiome上題為“Distinct B cell subsets in Peyer’s...
幼年斑馬魚(Danio rerio)的小尺寸和半透明特性使其成為了一種能研究全腦神經回路結構和功能的獨特實驗性系統;然而,大多數神經元類型之間的連接模式仍然是未知的;這一知識差距或許就強調了科學家們對有效的神經回路繪圖工具的迫切需求,尤其是那些能整合結構和功能分析結果的工具。近日,一篇發表在國際雜志Frontiers in Neuroanatomy上題為“Cre-Dependent 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