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對原發性肺癌的基因突變進行了廣泛的研究,但對癌癥擴散到大腦后的變化知之甚少。研究小組希望找出非小細胞肺癌(NSCLC)腦轉移的遺傳變化,以及是否已有藥物可以潛在地提供給這些患者。研究人員對72篇關于NSCLC腦轉移基因突變的論文進行了回顧,這些論文來自2346名患者的數據,包括患者人口統計學、吸煙狀況、基因組數據、匹配的原發性NSCLC和PD-L1(癌細胞上發現的一種蛋白質)。研究發現,...
近日,病毒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武漢大學泰康醫學院(基礎醫學院)/泰康生命醫學中心夏宇塵教授課題組在國際學術期刊The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PNAS)發表題為“Nucleolin Binds to and Regulates Transcription of Hepatitis B Virus Covalently C...
血管負責適當和有效地向全身輸送營養和氧氣。要做到這一點,它們必須生長并分支到每個細胞,這一過程被稱為血管生成。血管的發芽和修剪的精確調控是復雜的,部分未知,但內皮細胞,那些內襯血管的內部部分,已知起著重要作用。內皮細胞的生長和增殖是由一種叫做mTORC1的蛋白質促進的。控制其活性對于組織連貫的血管分支是重要的,而這一過程的改變可能導致血管畸形。來自Mariona Graupera實驗室(Jo...
大腦中轉移的黑色素瘤細胞標志著癌癥進展的末期。細胞進入大腦的過程是一個復雜的過程,但一項新的研究已經確定了一種調節黑色素瘤細胞運動的信號通路。這項研究的細節是由莫菲特癌癥中心的科學家完成的,發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 》上的一篇論文題為“HDAC8-mediated inhibition of EP300 drives a transcriptional state ...
Salk研究所的研究人員發現,蛋白質Mitf在小鼠的外周神經系統中起著修復功能的中介作用,為治療提供了新的潛在目標。每年在美國,有超過300萬例外周神經病變的病例,其中大腦和脊髓以外的神經受損,導致受影響區域出現疼痛和感覺喪失。外周神經病變可能由糖尿病、損傷、遺傳性疾病、感染等引起。Salk的科學家們現在已經在小鼠中發現了一種在周圍神經病變期間修復受損神經的機制。他們發現蛋白質Mitf有助于...
2023年4月20日,國際學術期刊《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線發表了我室李繼喜教授和張雪蓮副教授團隊,及趙國屏院士團隊的合作研究成果“Structural insights into RNase J that plays an essential role in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RNA metabolism”。 ...
該研究發現一個水稻GSK3-like蛋白OsSK41互作并磷酸化調控水稻直鏈淀粉含量的蛋白OsEBP89,使其穩定性下降,減弱OsEBP89–OsBP5互作,降低Wx表達量,從而負調控水稻直鏈淀粉含量。
人類衰老的生物學基礎仍然是**的未解科學問題之一。衰老是一個以細胞功能逐漸退化為標志的復雜過程,受生物學因素、環境因素和生活方式等影響。線粒體作為細胞的主要能量樞紐,是高度動態的細胞器,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線粒體功能的改變是衰老過程中潛在的核心調節因子,去除功能失調的線粒體并形成新的健康線粒體可維持其功能和能量穩態,這與長壽密切相關。然而,這些功能在衰老過程中是如何受到影響的,以及替代的抗衰...
最近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張承才團隊對細菌中RNA代謝調控機制的研究取得重要進展。相關成果以“A conserved protein inhibitor brings under check the activity of RNase E in cyanobacteria(藍藻中RNase E受一個保守蛋白調控)”為題,在線發表于國際期刊Nucleic Acids Research上 (h...
St. Jude兒童研究醫院的科學家們全面鑒定了一種與高危兒童白血病相關的蛋白質直接調控的基因。高風險白血病,特別是mll重排(MLL-r)白血病,常過度表達同源結構域轉錄因子HOXA9蛋白,目前尚無法用藥物靶向。本研究為揭示HOXA9調控網絡,尋找HOXA9下游的新藥物靶點,形成新的治療基礎奠定了基礎。研究結果發表在《自然通訊》雜志上。 HOXA9是一種轉錄因子,一種結合DNA來調節其他基...
活細胞受到多種分子信號的轟擊,這些信號會影響它們的行為。如果能夠測量這些信號以及細胞如何通過下游分子信號網絡對它們做出反應,就能幫助科學家更多地了解細胞是如何工作的,包括當細胞衰老或患病時會發生什么。目前,這種全面的研究還不可能實現,因為目前的細胞成像技術一次只能局限于細胞內的幾種不同的分子類型。然而,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已經開發出一種替代方法,可以讓他們一次觀察多達七個不同的分子,甚至可...
熒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PCR)作為一種高度敏感、精確的分子生物學技術,廣泛應用于基因表達、病原體檢測和基因定量等領域。然而,與傳統PCR不同,qPCR并沒有統一的正常值,其結果的解讀取決于被檢測的目標基因或DNA序列。本文將探討熒光定量PCR的正常值問題,以及影響結果解釋的一些關鍵因素。 qPCR通常不具有統一的正常值...
在生物學和分子生物學的相關定義中,"DNA酶"和"DNA水解酶"這兩個術語并沒有一個明確的通用定義。但是,我們可以根據常見的生物學酶的性質來進行推測。DNA酶(DNAases):"DNA酶"可能是指一類能夠催化DNA分解或降解的酶。這些酶可以將DNA分子切割成較小的片段,從而促使DNA的降解。DNAases可以是內切酶(endonuclease)或外切酶(exonuclease)。內切酶在D...
支原體培養法標準操作規程旨在規定支原體培養法的標準操作步驟,確保實驗結果的準確性和可靠性。支原體培養法標準操作規程試劑和儀器試劑:支原體培養基、無菌生理鹽水、無菌棉簽儀器:搖床、顯微鏡、加樣器、培養箱、水浴鍋支原體培養法標準操作規程操作步驟樣品準備:將待檢測樣品進行無菌處理,確保無菌環境。接種:用加樣器將樣品接種到支原體培養基中,輕輕搖晃使菌體與培養基充分接觸。培養:將接種后的培養基放入培養...
2023年11月15日,生物治療全國重點實驗室干細胞與組織工程研究室解慧琪研究員團隊在Science Advances(IF:13.6)在線發表了題為Promotion of uterine reconstruction by a tissue engineered uterus with biomimetic structure and extracellular matrix mic...
杜克大學(Duke University)的生物醫學工程師已經顯著增強了一種計算模型的能力,該模型可以模擬單個癌細胞在整個人體內的長距離運動。這種方法被稱為“自適應物理改進(APR)”,它捕捉了細胞相互作用的細節及其對細胞軌跡的影響,為轉移性癌細胞的遷移提供了寶貴的見解。杜克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學院Aristotle Martin說:“我們血液中的癌細胞受到撞擊和附近紅細胞的移動以及其他細胞相互...
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1825703、21927814、31971152、22277114、22307113)等資助下,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田長麟教授團隊在C家族GPCR成員鈣敏感受體(CaSR)激活機制領域取得新進展,相關成果以“鈣敏感受體-Gq復合物非對稱激活的結構機制(Structural insights into asymmetric activation of the calci...
抗體——由我們的免疫系統產生的保護我們的蛋白質——對于識別和清除我們體內不想要的物質或抗原至關重要。雖然它們的作用是普遍的,但抗體結構在不同的動物中是不同的。在一項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員分析了虹鱒魚體內的抗體免疫球蛋白M,以揭示這些蛋白質可能隨著時間進化的原因。在人類中,IgM由五個重復單元組成,它們通過連接鏈連接在一起,形成星形。因此,IgM可以同時結合多種抗原,迅速清除它們。IgM的獨特之...
希伯來大學哈達薩醫學院的Asaf Hellman教授和他的研究小組公布了甲基化調控網絡領域的新發現。他們的研究揭示了控制突變驅動的疾病基因激活和抑制的機制,特別是在膠質母細胞瘤等病例中,為患者疾病表達的變化提供了見解。這項研究有可能徹底改變疾病研究和臨床應用,為個性化醫療、診斷生物標志物和改善患者護理鋪平道路。目前,98%因流行遺傳疾病住院的個體面臨著對疾病機制了解不足的問題。該團隊對膠質母...
根據格萊斯頓研究所的一項新研究發現,基因編輯技術CRISPR作為一種治療原發性膠質母細胞瘤這種侵襲性和難以治療的腦癌的治療策略,顯示出了早期的希望。使用一種被他們稱為“癌癥切碎”的新技術,研究人員將CRISPR編程為只存在于復發性腫瘤細胞中的重復DNA序列,然后通過剪切它們來消滅這些細胞。研究小組使用了一名患者的細胞系,該患者的膠質母細胞瘤在先前的治療后復發,他們使用CRISPR來破壞腫瘤細...
狼瘡、類風濕關節炎和炎癥性腸病(IBD)等疾病——以及移植細胞內的衰竭——都是由人體內免疫細胞的細胞因子分泌改變引起的。為了找到治療這些疾病的方法,專家們需要確定分泌的基因調節因子,這樣他們才能探索抑制它們的最有效方法。一個國際研究小組開發了一種新方法,稱為分泌激活細胞排序和富集(SECRE),并在《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雜志上發表了一項研究。文章提到,...
在自閉癥譜系障礙(ASD)動物模型中,現在已經實現了全腦基因組編輯,以糾正單堿基突變,減少或逆轉行為變化。復旦大學和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的科學家們創建了胞嘧啶堿基編輯器(AeCBE)系統,將C·G堿基對轉換為T·A堿基對。中國科學家利用這一系統成功地瞄準了與ASD相關的小鼠突變。這項工作提出了一種體內堿基編輯范式,可以潛在地糾正大腦中的單堿基基因突變。研究論文《Whole-brain in v...
發表在《美國人類生物學雜志》上的一項研究結果表明,COVID-19大流行對骨組織產生了負面影響,包括前臂的骨礦物質密度和總骨礦物質含量。斯洛伐克夸美紐斯大學的研究人員對387名年輕人進行了研究,他們在COVID-19大流行之前進行了骨骼健康測量,并在2020年9月至2022年11月期間進行了386次測量。個人只參加了一次研究,無論是在大流行之前還是在大流行期間。研究人員在大流行期間評估的參與...
非生物脅迫是制約植物產量和質量的重要環境因子。WRKY轉錄因子是植物中**的轉錄因子家族之一,在植物響應非生物脅迫中起著關鍵作用。然而,WRKY轉錄因子介導鳳丹(Paeonia ostii)響應干旱脅迫的分子機制尚不清楚。近日,我院陶俊教授團隊在《Horticulture Research》發表了題為“PoWRKY71 is involved in Paeonia ostii resista...
圣裘德兒童研究醫院的科學家近日發現了一個名為78-kDa葡萄糖調節蛋白(GRP78)的免疫治療靶點。他們還發現了一種耐藥性機制,即某些腫瘤會誘騙免疫細胞表達GRP78,從而關閉免疫細胞或導致它們也被殺死。這篇題為“GRP78-CAR T cell effector function against solid and brain tumors is controlled by GRP78 e...